在“三湾改编”发源地江西永新县,时下流传这样一句话:“有时间就做志愿者”,做志愿者的观念在当地已经蔚成风气。4月24日,记者来到永新采访发现,在街头几乎人人都知道永新有个志愿者协会,而且广受好评。会员中既有公务员、医护人员,也有私营企业主、打工者和在校学生,甚至有远在非洲的永新籍援外人员。
成立于2010年1月的永新志愿者协会,两年时间已发展注册会员288人。2011年4月经民政部门批准更名注册为永新义务工作者协会,成为国内县一级区域内为数不多的民间志愿者组织。协会宗旨是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。
图为永新县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到当地学校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,志愿者和龙门小学小朋友一起做游戏。
协会最年长的志愿者年近八旬
“我也是志愿者呢,已经参加了4次爱心活动喽。”4月24日,在永新县青少年文化宫采访现场,身穿红马夹的老人罗官玉自豪地说,说起做好事的感受,78岁的老人神采飞扬,拍着胸脯告诉年轻人,要做好事学雷锋,生活会很快乐。
罗官玉老人是协会里最年长的会员,住在乡下,每次参加活动,她都是起早步行10多里路,赶到县城统一出发。从小到大,老人习惯走路,有着一副好身板。当说到子女会不会反对自己的做法时,老人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,说:“不会,子女都很支持我,我身体好,就是喜欢参加志愿者帮助别人。”
老人告诉记者加入协会的过程,有一次到县城,她看见志愿者在街头劝导交通文明行驶,萌发了要参加志愿者队伍想法。后来,经过申请和参加协会活动,成为协会注册会员。从此,她一发不可发,已经坚持了协会组织的6次活动。据介绍,永新青年志愿者协会,对申请加入的会员有严格要求,填表申请,要主动参加三次以上志愿服务活动,经过志愿者培训,成为正式会员。
在采访现场,78岁的罗官玉老人兴奋地说自己身体好得很,做好事帮助别人身体顶呱呱。(记者 王东 摄)
协会为老百姓提供了做好事的平台
像罗官玉老人一样,人们做志愿者的初衷都有所不同,有人一直以来就想帮助他人,但苦于没有渠道;有人听闻协会口口相传的好名声,加入是受到亲戚朋友的影响;有人曾接受过协会的帮助,深受感动转而参加。
在永新县开电脑维修店的彭晋华是协会的一名志愿者。他白天打理店面之余,每晚都抽出一两个钟头维护永新志愿者网站。每逢周末就关店,在协会组织下到乡镇帮扶孤残人士。“以前想为社会做点什么,但不知道怎么做,当志愿者圆了我的心愿。现在我爱人和一些亲戚朋友受到我的影响也加入了协会。”在永新县开摄影店的刘春仔,也是协会的志愿者,每次协会组织的活动,他还义务开私家车搭乘其他的志愿者,忙得不亦乐乎。
永新县里田镇田味村26岁青年陈勇华患强直性脊柱炎,由于家庭贫困,难以负担12万元的手术费,如不及时治疗将全身瘫痪萎缩至死。志愿者协会通过会员自捐、社会募捐等方式为其筹齐费用。术后的陈勇华尚未完全恢复,就向协会递交了入会申请。他说:“我希望康复后能报答关爱我的社会。”
图为永新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到当地敬老院开展关爱孤寡老人活动。
普通志愿者传承民间大爱构筑精神高地
永新县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勇于探索,通过发展志愿者队伍,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,发掘民间道德力量,形成群众自发、政府引导的社会帮扶风气,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现实、贴近生活、贴近群众,当地的精神文明面貌有了明显改善。
记者采访中了解到,永新县近两年才在主要路口,设置红绿灯,许多群众因不了解交通规则,违章甚至事故时有发生,交管部门因警力有限,遭遇管理“瓶颈”。了解这一情况后,志愿者们定期到各交通要道疏导交通,运用标语和宣传单向群众讲解交通规则,使文明交通观念迅速普及,事故率大幅下降。
“一个人做一次好事不难,难的是坚持做好事。”永新志愿者协会理事长周文奇介绍说,目前,协会开展了阳光助学、行孝敬老、助残济困、交通劝导、卫生创建、社区矫正、留守儿童关爱等多种爱心活动,活动次数超过260次。其中,参与人次达到2800人次,结对资助贫困学生89人,先后发放助学贷款10余万元,为千余名留守儿童送去了关爱,为百余名孤寡老人送去了温暖。
稿源:江西文明网